主要围绕人才培养、合作培训、科技创新、就业创新等几方面开展建设。
1. 共建增益机制,保障校企共生共长
精确剖析校企合作阻滞因素,从技能人才共育、企业员工共培、科技成果共创、校企资源共享等方面,探索“育-培-创-享”双方增益渠道,激发双方参与人才培养内生动力,搭建校企共生共长生态链。
2. 共定人才培养方案,强化“实岗育人”
1)优化“实岗”课程体系。企业集团提供工作岗位性质,分解工作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,调整课程设置,实现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、技能和素质与开设课程相对应。围绕电子精密模具设计、制造与装配生产链,精细对标研磨、放电、线切割等真实岗位,分解岗位技能操作要点,反向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,创设关键岗位-核心课程对标专业课程体系。
2)构建“六轮实岗”进阶式技能训练体系。校企充分利用“校中厂”与“厂中校”,实施多轮实岗育人通过“师傅教学徒看”→“学徒练师傅导”→“学徒干师傅评”实现技能进阶。
3)改变传统考核方式,注重学生能力考核。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、地位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,如对基础课程,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;对专业课程,则要重点考核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多角度、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操作技能,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核。
3. 共建实训基地,推进“双主体”育人
与富准模具重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,利用修业楼原昇途车间与智能制造实训中心,建立“校中厂”,新增逆向工程与数字化检测实训基地,增加电火花、线切割等特种加工设备,强化制造工艺,新增实训基地超1000平。增容“厂中校”,突出模具检测现场教学,实现教学-工作无缝对接。
4.共建师资队伍,实施双向“输血”
加强校企交流,校方聘请期房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程教师,建立模具数字化设计、模具精密制造等三支校企混编团队,企方师资占比33%。输送校方高职称师资力量担任企业顾问,加强员工理论知识讲解,实现双向输血,共同发展提升。
5.共育科技创新成果,拓展校企合作外延
在原有省级电子装备工程中心与市级重点实验室基础上,以电子精密模具的材料改性、数字化设计、逆向工程与检测等领域为重点,整合双方资源与科技力量,培育更多科技成果,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水平和企方生命力。